[正文]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意味著什麼
中國的航天事業一次又一次的創造奇迹,給我們帶來驚喜,而近日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了,這意味著什麼了,驗證了什麼呢?那麼下面就由星座知識爲大家揭曉下吧!
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
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,北京時間5月8日13時49分,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,試驗取得圓滿成功。這標志著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圓滿成功,也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開啓了新的篇章。
完美驗證七大關鍵技術
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近地空間站運營、載人月球探測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,具備高安全、高可靠、適應多任務和模塊化設計特點,采用“返回艙+服務艙”的兩艙新構型。飛船既可以應用在近地軌道,支撐我國空間站建設,還能勝任載人登月等更遙遠深空的探測重任,更具備著“運人+運貨”的強大本領,在執行近地軌道任務時可以一次運送6-7名航天員。
新一代載人飛船采用諸多新技術和新産品,尤其是在可靠性、安全性、舒適性、經濟性以及智能化程度等方面有了大幅提升。
這次任務的主要目標就是驗證新一代載人飛船方案的正確性。據了解,爲了驗證更多的技術和設備,五院研製團隊爲試驗船安排了高密度的飛行事件。在軌飛行過程中,試驗船要完成數十個關鍵動作,開展多項搭載試驗,可以說每一分鍾都安排得滿滿當當。
從成功發射到安全返回,試驗船表現完美。對五院而言,他們最關心的、關系到任務的成敗的7項關鍵技術一一得到驗證,爲下一階段的新飛船研製指明了方向。
中國載人飛船技術從跟跑到並跑
載人航天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,能夠促進多學科、多技術領域的向前發展。根據官方公開的資料,上世紀60年代,我國就開始探索載人航天技術,“東方紅一號”衛星發射成功後,代號爲“714工程”的載人航天計劃全面推進,該工程的“曙光一號”載人飛船研製計劃也正式上馬。但由于種種原因,“曙光一號”載人飛船研製最終停止。
1992年,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啓動。1999年11月20日清晨,神舟一號飛船發射,我國載人航天大幕徐徐開啓。2003年10月15日,神舟五號發射升空,航天員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在繞地球14圈、飛行21小時後啓動返回程序,順利返回,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。
從1999年至今,我國總共發射了11艘神舟飛船,包括6艘載人飛船和5艘無人飛船,並且還發射了2個空間實驗室,共有11名中國航天員、14人次完成太空之旅,最長在軌時間達30天;實現多個首次——航天員首次太空出艙、首次交會對接、首次太空授課……在5月5日晚舉行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,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啓明介紹,我國空間站將于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,一共規劃12次飛行任務。此次任務後,將先後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,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;期間,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,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。
面向中國載人航天向更遙遠的深空挺進的任務需求,2015年,五院論證提出研製新飛船試驗船開展高速再入飛行試驗的方案。從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,短短三年間,五院便完成了方案設計、産品研製、整船總裝、綜合測試、大型試驗,突破了大量關鍵技術,從無到有打造出了這艘承載新希望、開拓新“天路”的新飛船試驗船。
經過任務驗證,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主要技術指標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與國際先進的天地往返航天器相比,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能力毫不遜色,都具備適應多任務需求能力、更大的軌道機動能力、兼顧陸上和水上著陸能力等。
新飛船更加智能,飛船的gnc系統可以獨立控製飛船飛行,進一步提高了自主運行能力,提高了在軌生存能力和應用潛力,同時降低了維護運營成本,對我國後續深空探測和載人航天型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。新飛船還能自己給自己“看病”。在飛行過程中它實時關注著自己的健康,一旦出現問題,通過系統智能的算法自己給自己“診病”,找到病竈並臨時或長久剔除病竈。
新飛船性價比更高。新飛船可重複使用,使用成本大大降低。爲了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,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被航天工程師設計成可重複使用,如星敏感器、計算機等一些高價值的設備,經過優化設計由服務艙調整至返回艙安裝,這樣就可以隨返回艙返回後進行回收利用。在返回艙外包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輕質防熱結構,執行完任務後只需更換輕質防熱結構,經過規範嚴格的檢測,就可以再次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。爲了實現多功能使用,新飛船采用“搭積木”式的模塊化設計。不同的任務需求,通過相同的返回艙和不同的服務艙的配置就可以完成。
試驗船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,標志著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已具備雛形。據了解,後續五院將結合任務需求,開展新一代載人飛船總體方案深化論證,盡快完善和研製具備高承載人數和貨運運輸能力、適應近地空間站和載人深空探測任務的新一代載人飛船,使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技術全面實現由跟跑到並跑的跨越,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,爲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貢獻更大力量。